當前位置:

                                    韶山:三項機制破解農村小型水利設施建管難題

                                    來源:韶山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通訊員 郭 磊 編輯:周悅淳 2023-07-21 15:18:10
                                    紅色韶山
                                    —分享—

                                    韶山融媒訊(通訊員 郭 磊)今年以來,韶山市根據《湘潭市水利局關于開展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三年行動的通知》要求,創新探索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的新機制、新模式,通過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健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和實施山塘管護新模式,破解農村小型水利設施建管難題。

                                    圖片1.png

                                    多元化投資機制,強化資金保障

                                    興修水利,資金是關鍵。去年,清溪鎮長湖村水利建設投入資金500萬元,其中,財政撥款150萬元,獎補資金20萬元,項目實施資金存在較大缺口。該村不等不靠,由黨員和村干部帶頭捐款興修水利,同時村上鄉賢黃祖示、彭建平等為水利建設捐款50萬元,并以此為示范,發動全村村民采取以工代賑的方式參與水利建設,同時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去年,該村對11口骨干山塘進行了清淤加固,改善灌溉面積1000余畝,供水受益1600人。韶山也因此建立起“鄉賢捐贈一點、村民自籌一點、村集體支持一點、政策獎補一點、上級爭取一點”的多元化投資機制,在全市33個行政村宣傳推廣。并按照“鄉鎮村積極性高、受益主體投工投勞積極性高優先建設”的原則,優先將整治效果明顯、群眾積極性高的區域的小水源恢復項目納入建設規劃,努力爭取列入上級恢復實施項目中,同時統籌整合符合資金使用渠道的涉農涉水資金,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的形式,優先扶持獎勵這些受益主體,大大調動了各村興修水利的積極性,逐步形成由“獨角戲”步入“大合唱”的良性軌道。去年,全市共完成210處小水源恢復工程。今年計劃完成山塘清淤整治加固480處,總投資2880萬元,其中,獎補項目120處,自籌項目360處。截至6月15日,共完成390處山塘清淤整治加固任務,完成總投資2829萬元。

                                    工程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確保項目質量

                                    水利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質量尤為重要。韶山推出四項措施,嚴把水利建設質量關。一是嚴格按照小農水建設的“五制”原則,要求各項目村按程序施工、科學施工、精準施工。二是加強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和質量控制,全程做到人不缺位、崗不離人,強化工程全程建設管理。三是嚴把工程建設所需材料質量關,防止摻雜摻假偷工減料,保障工程各環節有序進行。 四是建立工程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將責任落實到業主單位、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對哪個環節出現問題,嚴格責任追究。

                                    同時,建立健全行業監管長效機制。機制規定,為每個小農水實施項目配備一名水利技術專干,按照“部門管行業,行業管標準”原則,水利技術專干全程參與工程質量監管。楊林鄉百翎村的鴨里塘,承擔著下游300畝農田灌溉任務,由于年久失修,存在淤塞、塘堤滲漏、蓄水保水功能退化等問題,去年秋后甚至出現了塘內見底的情況。該村在申報立項的同時,積極自籌資金對其進行清淤擴容加固。水利專干從規劃設計、項目建設到竣工驗收,均嚴格按照質量標準進行監督管理和技術指導,“一把尺子”跟到底。修復后的鴨里塘,水域面積增加,有效保障了周邊居民的生活用水和下游農田的灌溉用水。

                                    實施管護新模式,確保工程長受益

                                    為破解過去小農水工程有人用無人管的老大難問題,韶山按照“誰所有、誰負責”“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將全市山塘的日常管護工作,以村為單位、以組為單元進行劃分,并根據各村、組實際情況,探索形成三種管護新模式,在實施中加強山塘長效管護,確保小農水工程良性運行,長久受益。一是為山塘找“護工”,建立塘長制。塘長制規定,作為山塘管護第一責任人,需日常負責塘面和山塘周圍的干凈整潔,發現隱患及時排除,發現有傾倒淤積物等損害水源供水能力的行為應及時制止,以確保山塘良性運行,長久發揮效益。二是為山塘找“管家”,簽定管護協議。山塘承包者向村上或組上承包山塘,需立口頭協議或簽定管護合同,協議(或合同)規定,承包的山塘必須保證農田灌溉用水,且保證水質不受污染。三是為山塘找“婆家”,鼓勵企業和農業合作社以“婆家人”身份積極參與管護,實現山塘“產業+”轉化。長湖村的長湖塘經過修繕后,一改往日雜草叢生的面貌,36畝水域碧波蕩漾,岸邊綠樹環繞、景觀怡人。該村著手將該處打造成休閑垂釣中心,在承擔起基本農田灌溉的基礎上,帶動集體經濟增收。山塘的出租還便于長期管理,避免陷入“有人用,無人管”“大家用,無人修”的困境,保障山塘“雨天有水留得住,旱天缺水放得出”,發揮山塘防汛抗旱功能,解決農業所盼、農村所需、農民所求的頭等大事。

                                    來源:韶山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通訊員 郭 磊

                                    編輯:周悅淳

                                    本文鏈接:http://www.mobiliarqca.com/content/646741/65/12884554.html

                                    閱讀下一篇

                                    返回韶山新聞網首頁
                                    国产精华午夜福利网站_亚洲男人亚洲视频在线观看_天天射天天爱天天插夜夜骑天天操_亚洲黄色理论免费网站